【天極網IT新聞頻道】近日,獵豹移動(代碼:CMCM)發布2020年Q4及全年財報,其中AI和機器人業務這塊,商場場景機器人落地數量行業第一,并在會員、優惠券、廣告三大方面,啟動商場場景消費閉環。
對此有網友評論道“獵豹商場機器人現在是國內最好的,原來說機器人沒什么用,不過這幾個季度明顯感受到獵豹商場機器人的使用頻次越來越高,現在又是賣優惠券又是上廣告又是網紅電影電視劇……”
看似業務比較多,但細究本質,獵豹商場機器人業務大概有如下三步:第一,構建行業第一的商場機器人網絡;第二,解決場景痛點,聚集線下流量;第三,形成商業閉環,進行商業化變現。
為什么是這樣的邏輯?
實際上,如果去剖析獵豹的內在,不管是PC時代的安全軟件,還是智能手機時代的清理軟件、互聯網娛樂應用,早期讓它在全球移動互聯網用戶面前屢屢成功的外表之外,有一個一直持續的內在邏輯,即所謂的“人機協作”。通過人與機器、設備的協作,以提升人的效率和操作體驗。
以“人機協作”的工具場景為核心,獵豹將其在互聯網業務的模式復制到了商場機器人業務。這一邏輯與獵豹此前的互聯網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首先,構建行業第一的商場機器人網絡,正如互聯網工具業務打法中的智能設備(PC、手機)的普及。其次,讓機器人真正被用起來,這一步等同于互聯網模式中通過強大的功能,聚集和獲取流量。最后,進行線下流量的分發,這相當于互聯網模式中的流量變現。只不過機器人是一種線下流量的聚集和分發,衍生出的是商場場景內打通人貨場的智慧服務和全新營銷,比如商場會員拓展、商戶優惠券銷售、品牌廣告投放,而互聯網則是線上流量聚集和分發,衍生出廣告、電商、大數據等變現生意。
通過將互聯網業務中積累的經驗借鑒到AI和機器人業務中來,包括規模覆蓋和聚集流量,獵豹已經啟動了商業閉環探索,雖然還不清楚獵豹設想的商場機器人大規模變現何時到來,也許再過一段時間,結果將會看得更加清晰。
正如網友所述“獵豹的商場機器人賣優惠券其實還是挺有創意的,這樣可以讓機器人除了指路、找店還能給顧客優惠,機器人就更能用起來了”、“機器人只要能用起來,這個事就還有戲”。
推薦閱讀